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娱乐

乾隆重臣与画坛巨匠:钱维城的开挂人生

钱维城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杰出官员和画家,堪称双重辉煌的开挂人生。钱维城,出生年份:1720年。逝世年份:1772年。籍贯:江苏武进(今江苏常州)。字号:初名辛来,字宗磐,一字幼安,号纫庵、茶山,晚号稼轩。官职:乾隆十年状元,官至刑部侍郎,谥文敏。钱维城自幼聪慧,读书有悟性,十岁能诗善画,常常技惊四座。乾隆三年(1738年),他十九岁举顺天乡试。乾隆十年(1745年),他殿试第一,授翰林院修撰。他历任右中允,入值南书房,充日讲起居注官,侍读学士,侍讲学士,内阁学士,礼、工、刑部侍郎等职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,他授工部侍郎、充武会试正考官。钱维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臣,还是乾隆皇帝倚重的重臣。他积极地向皇帝提出一些独到的政治见解,并被皇帝所采纳。如乾隆三十五年(1769年),他协助湖广总督吴达善及巡抚宫兆麟督剿古州苗民起事,调度有方,很快平定民乱,受到朝廷嘉奖。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,钱维城的父亲去世。刚刚处理完父亲的丧事,旧病复发的钱维城也一病不起,卒于家中,葬怀南乡。乾隆闻讯十分痛惜,特赐钱维城尚书之衔,谥“文敏”。钱维城自幼甚喜绘画,初从族祖母陈书学习画写意折枝花果,勾描渲染,随类赋形,气联意合,整体协调。后来得到了画家董邦达指导,学画山水。所画山水,山势逶迤,流泉飞泻,烟霭飘浮,水光荡漾。构图井然,意境清幽。山石多用皴笔。他远学元代四家(黄公望、倪瓒、吴镇、王蒙),近学清初四王(王时敏、王鉴、王徽、王原祁)。他的绘画远学元代四家即黄公望、倪瓒、吴镇、王蒙,近学清初四王即王时敏、王鉴、王徽、王原祁。他的绘画远学元代四家即黄公望、倪瓒、吴镇、王蒙,近学清初四王即王时敏、王鉴、王徽、王原祁。他擅用青绿、赭石等更加鲜艳靓丽的色彩,而受到宫中审美的影响,他的作品也更加富贵、端庄,一派宫廷富贵的气息。钱维城的山水画作苍古融浑,意境开阔。他的山水画,苍茫中见妩媚,幽深浑厚中见典雅,具有浓厚的书卷气。他讲究整体的协调感,在创作时周密考虑每一处的构图以及色彩的搭配。他在书法方面也很厉害,工整精细,师法宋朝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苏东坡。落笔苍润,秀骨天成。也能吟诗,以杜少陵为宗。人称“钱文敏尚书,诗宗少陵,书规苏文忠。”可谓诗、书、画一体。代表作品:《射虎图》:钱维城随乾隆皇帝狩猎时,乾隆射中一只老虎,他受命创作此图。作品完成后乾隆大为赞赏,并下令将此画刻在木兰围场的石头上,从此钱维城在画坛上名声大振。《雁荡图》:钱维城在浙江任职学政时,曾两度游览雁荡,对雁荡山势奇异十分痴迷,于是创作了这幅杰作。全图峰雄嶂险、飞瀑流泉、洞幽寺古、湖光山色,山势透迤,由近而远,群峰叠翠,气势磅礴。《万有同春图》:此卷用无骨法绘折枝花卉约五十种,春有桃花,夏有牡丹,秋有菊,冬有梅,花开艳丽。《山水花鸟册》:包括12张风格各异的画作,每一幅都鲜活展现了自然的魅力与生机。这12张画作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绘画技艺,也蕴含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。钱维城的绘画艺术在乾隆时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,他的画作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和赞赏。乾隆的收藏目录《石渠宝芨》中,收录的钱维城作品有160多幅,众多作品之上,都留有乾隆亲自题写的诗词字句。他的画作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,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他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被后世画家所学习和借鉴,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